返回顶部



为啥印刷生意这么难做,我却还在坚持?

2017/11/30 10:45:36浏览数量:33820

如果没有印刷,我们的日常生活将停滞不前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印刷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

 药品标签、油盐酱醋标签、化学试剂标签、品牌标签……

 食品包装、衣服包装、家电包装、外卖包装……

 电影票、车票、景点门票、邮票……

以上这些统统离不开印刷,如果没有印刷,我们不仅会效率低下、沟通出现障碍,还会极其乏味,甚至危机四伏。


中国传统印刷业发展迅速

随着国家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对于阅读的需求逐渐加大。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局公布的数据,2014年,全国共有印刷企业10.5万家,从业人员339.4万人,实现印刷总产值10857.5亿元,全行业资产总额11763.0亿元,利润总额714.2亿元,印刷对外加工贸易额866.2亿元。


经历过一个短暂的黄金发展期之后,我国的印刷业发展已然出现诸多问题。

我国印刷业是畸形发展的,利润低下、信息不对称、买卖沟通不畅、熟人交易等问题屡见不鲜。

电子书打压书刊印刷,数码印刷抢占个性化印刷,传统印刷行业产能过剩,全国平均开工时间只有50%,且南北差异巨大。

 一位印刷老板说:            

一位印刷老板说:“我们1999年买一台四色海德堡印刷机,当年就赚回本钱;2000年前后几年印刷企业是白天收入付工资、税收、利息、折旧,晚上收入给自己;再过几年,不仅白天收入给别人,上半夜也是给别人的,下半夜才是自己的;而这几年,差不多干到天亮都是别人的,最多天亮前几个小时是自己的。”

这段话也道出了无数印刷人的心声。印刷业如今越来越不好做,印刷人只能默默加大工作量以求能补上利润缩水这道口子。


但是梦想还是要有的!

互联网+电商、互联网+媒体、互联网+支付、互联网+单车……全社会都沉浸在互联网+思维带来的革新当中,岂能少了印刷?


依托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印刷O2O用户群体在迅速壮大。2012年中国印刷O2O用户规模已达到30.2万人,到2016年中国印刷行业O2O用户规模达到了597.5万人,市场规模超过了168.32亿元。

此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力日益提升,中国印刷在服务全球和全国的广度和深度上也在逐步加强,这也给印刷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市场和商机。

需要注意的是,在“互联网+”的时代,印刷业发展要避免6个误区:

 坐商思维

起码超过一半的印刷厂有坐商思维,认为只要我有优良的机器、客户就会上门把单给我做。

 缺乏接单思维,满脑子生产商思维

光考虑为客户解决问题需要付出多少成本,而没有从客户角度去思考应为客户解决什么问题,要知道接不到单让机器闲置才是最可怕的。

 缺乏互联网思维

很多老一辈的印企老总的常见毛病。

 线上线下结合的执行力不足

以为做了网站或投了百度就会有单,太天真。

 缺乏产品的优势

本地做全、做专则致远,这是正确接单思维。但在生产上,要提高效率只有做专、做出自已的优势,都可以在新模式、速度、服务等方面展现优势。

 报价效率低,仍以电话或上门报价为主;

报价人员培训难,业务员忠诚度低,工厂接单靠关系,不能市场化复制,没有充分应用好报价软件、网络接单系统。    

印刷使我们的世界充满缤纷色彩,让我们的生活方便快捷。面对市场需求和数字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面对无数严峻的挑战,印刷人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并将继续前行。

身为印刷人,我为印刷骄傲,为印刷自豪

相关文章

  • 苏精谈西方传教士与中国近代印刷变革

    242

    苏精先生长期致力于研究以基督教传教士为主的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著有《林则徐看见的世界:〈澳门新闻纸〉的原文与译文》《基督教与新加坡华人1819-1846》《上帝的人马:十九世纪在华传教士的作为》《中国,开门!——马礼逊及相关人物研究》《马礼逊与中文印刷出版》《清季同文馆及其师生》《近代藏书三十家》等。在新著《铸以代刻:十九世纪中文印刷变局》(台大出版中心,2014年7月;中华书局,2018年5月)中,苏精查阅了大量西文档案,细致爬梳、对比了各类中西文献,将十九世纪西方各个教会的基督教传教士使用西式金属活字印刷中文图书的具体过程,完整地加以呈现。此书甫一出版,即赢得广泛关注。而在这次访谈之中,苏精先生既回应了对其著作的批评与商榷意见,也详细介绍了西方传教士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相关情况。柳向春先生在《铸以代刻》的书评《西方传教士如何颠覆中国传统雕版印刷》中提到,石印而非活字印刷,才是在十九世纪后半叶对雕版印刷构成真正威胁的杀手。民国中期以来,由于铅印等更加便捷的现代印刷手段的发明与引进,广义的“铸以代刻”才真正成为现实。对这个观点,不知您作何评价?苏精:的确有不少人说,取代传统木刻的是照

    2018/7/2 20:35:59浏览量:30123

  • 行走江湖,摆摊卖货,怎能少得了凸显身份的名片

    264

    部分图片来源:青红造了个白、吓脑湿近段时间大火的摆摊热 让公司里许多小伙伴都蠢蠢欲动纷纷表示要响应国家号召下班兼职摆摊儿去!困扰大家的是摆摊儿该卖什么好?一位资深设计“尸”说不如...老板说这钱倒是好赚就是不能长久说不定还得鉴定工伤通过不断讨论四位小伙伴的出摊方案终于敲定老板当即决定一人发一套名片,算他入股...经过一番认(免)真(费)设(版)计(本)摆摊儿名片终于出炉啦!请大家欣赏~

    2020/7/24 13:15:10浏览量:24293

  • 线下体验+线上平台 争做印刷行业新零售“第一人”

    202

    不久前,山东世纪开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又做了件大事:3月9日,由世纪开元精心打造的国内印刷行业首个新零售体验店在山东济南正式开业,这标志着印刷行业正式吹响了迈向“新零售时代”的号角。何为“新零售时代”?业界学界虽众说纷纭,但都同意其核心是线下体验+线上平台。世纪开元创始人、董事长郭志强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分享了他的理解:“不是有一个‘新’字就可以称为‘新零售’,实际上‘新零售’是智能零售,它强调的是零售全过程中的智能化。”目光向下关注中小微客户2015年起才向印刷业务布局的世纪开元,为何在短短两年间就发展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郭志强将其成功归于对中小微企业和客户的关注。他说:“一直以来大家大都把印刷业看作是一个服务业,主要的服务对象也是大型企业,很少有人认为印刷业跟零售有关联,但是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尤其是中小微企业需求的明显升级,印刷行业的服务范围其实已经被极大地拓宽了。”这种对中小微企业和客户的关注,来源于郭志强从影像定制时期积累的深厚经验。“任何小订单客户,放在全国范围内,他所代表的群体都是巨大的,借助于互联网,我们就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郭志强告诉记者。此前,印刷

    2018/4/1 12:43:11浏览量:27853

  • 为啥印刷生意这么难做,我却还在坚持?

    111

    如果没有印刷,我们的日常生活将停滞不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印刷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 药品标签、油盐酱醋标签、化学试剂标签、品牌标签……→ 食品包装、衣服包装、家电包装、外卖包装……→ 电影票、车票、景点门票、邮票……以上这些统统离不开印刷,如果没有印刷,我们不仅会效率低下、沟通出现障碍,还会极其乏味,甚至危机四伏。中国传统印刷业发展迅速随着国家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对于阅读的需求逐渐加大。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局公布的数据,2014年,全国共有印刷企业10.5万家,从业人员339.4万人,实现印刷总产值10857.5亿元,全行业资产总额11763.0亿元,利润总额714.2亿元,印刷对外加工贸易额866.2亿元。经历过一个短暂的黄金发展期之后,我国的印刷业发展已然出现诸多问题。我国印刷业是畸形发展的,利润低下、信息不对称、买卖沟通不畅、熟人交易等问题屡见不鲜。电子书打压书刊印刷,数码印刷抢占个性化印刷,传统印刷行业产能过剩,全国平均开工时间只有50%,且南北差异巨大。→ 一位印刷老板说: 一位印刷老板说:“我们1999年买一台四色海德堡印刷机,当年就赚回本钱

    2017/11/30 10:45:36浏览量:33820

  • 被遗忘的民族骄傲:曾阻击柯达 两次卖身后转型印刷

    243

    上世纪90年代,作为与世界品牌同台竞争的胶卷企业,乐凯独自抗起民族品牌大旗,与柯达、富士胶卷“三国鼎立”。而近些年来,乐凯撕下标签,与“胶片”越来越远。据6月27日媒体报道,乐凯将与中印南方、中印器材两家印刷公司重组。据了解,此次重组是打造乐凯印刷影像材料业务全产业链的重要举措,将进一步巩固国内印刷行业的龙头地位。从胶卷老大,到涉水光伏材料和锂电材料,十余年的转型之路,乐凯经历了什么?年销5000万卷,民族品牌抗衡柯达富士在距离雄安新区只有50余公里的地方,坐落着“留住美好回忆”的乐凯胶片厂区。其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7月1日的新中国第一个胶片厂——保定电影胶片制造厂。彼时,乐凯风光一时无两,生产的胶片曾一度占据中国电影胶片市场的大半江山。上世纪80年代,中国电视业崛起,极大地冲击了原来的电影市场,与此同时,电影胶片市场出现萎缩。在此背景下,乐凯集团第一次尝试转型,主营业务从电影胶片转向彩色胶卷及彩色相纸。90年代后期,乐凯彩色胶卷和相纸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已分别达到25%和20%,并出口40多个国家。尽管这个数字距离行业老大柯达在中国50%左右的份额相差甚远,但乐凯却成了组织柯达、富士垄

    2018/7/2 20:49:41浏览量:28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