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新华日报创刊80周年丨铅字印刷时代,《新华日报》是这样炼成的

2018/1/12 18:22:17浏览数量:89360

一千多年前,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改变了手抄、摹拓、雕版印刷的历史,使印刷业得到巨大发展。15世纪中叶,德国人约翰内斯·古登堡发明铅活字,并制造出第一台铅字活体印刷机,从此,印刷业进入“铅与火”的时代。

为深入了解《新华日报》铅字印刷的历史,小编采访了老一辈新华人、曾在报社印刷厂工作过的褚留成,听他讲讲《新华日报》“铅与火”的芳华。

“那时候,《新华日报》是一张对开四版报纸,每天的用字量大约在3万至4万之间。铸字车间的十几台铸字机昼夜不停地生产铅活字。师傅们工作时,需站在上百度高温的铸字台前。”


1976年,我脱下穿了七年的军装,与28位转业、退伍军人一起跨进新华日报社大门。当年我22岁,正值“芳华”之龄。经过一个星期培训,我们被分配到报社印刷厂各个车间。记得第一天上班,刚走进车间,一股浓烈的烟熏火燎气息扑面而来,我心里不禁硌登一下:从此我就要和这样的环境打一辈子交道?

报社印刷厂分铸字、排字、浇版、轮印、照相制版等多个车间。先说铸字车间,顾名思义,它是生产铅字的地方。那时候,《新华日报》是一张对开四版报纸,每天的用字量大约在3万至4万之间。铸字车间的十几台铸字机昼夜不停地生产铅活字。铸字师傅值机时先打开电炉,按比例配制好合金铅的成份,再按字号大小、字体种类调好字盒,装上铜字模,用融化了的铅水,把字一个个浇铸出来。师傅们工作时,需站在上百度高温的铸字台前,不但忍受滚烫的炙烤,还要忍受“咔嚓咔嚓”的机器噪音和有毒金属铅的污染。

使用过的铅字会变形,沾染了油墨后精准度下降,所以除少数用于标题的大号铅字外,小铅字每天都必须回炉重铸,工作量可想而知。

“拣字工左手拿字盘和稿件,右手不停地在字架上拣铅字。他们像一群勤劳的蜜蜂,在一排排高大的字架间穿梭,一晚上要走好几公里路。”

铅字铸好了,接着就是排版环节。在我印象中,夜晚排字车间的灯光总是最通明的。拣字工左手拿字盘和稿件,右手不停地在字架上拣铅字。他们像一群勤劳的蜜蜂,在一排排高大的字架间穿梭,一晚上要走好几公里路。

拣字绝对是硬功夫,就像现在背字根一样,不仅要熟悉字架上的常用字部首、词组、繁体字,还要记住版样上的行数、栏数。他们拣字速度快如电脑打字员的盲打,只看稿子,不看字架,盲拣字。长此以往,他们掌握的汉字能与专业文字工作者媲美,被誉为“排字先生”。

拣字是为了拼版,排字车间的拼版师傅被尊称为“大师傅”,一般从有多年工作经验的熟练拣字工中挑选出来。他们将拣字工排列好的毛条,按版面编辑画好的版样装进专用铁框里,排出版样的雏形。铅字拼版不像现在电脑排版,电脑排版,字距有伸缩系数,而铅字棱角分明,是死的,横竖都有定数,上下要严丝合缝,版子结构不允许丝毫松垮,否则在以后的工序中,如打样、压纸型时铅字会戗住,或东倒西歪。一旦有松动的地方,都要用铅条把它填实。

“一块五六十斤重的版子,师傅们要搬上搬下......每当版面编辑遇到棘手问题,还得向拼版师傅请教,若是改动频繁,‘大师傅’会生气。他一生气,后果很严重,版面编辑忙不迭赔不是。”

排版最重要的是与版面编辑的配合。版面编辑预先计算好每条稿子的字数,在格子纸上画出版样,让“大师傅”照样排版,理想状态当然是希望“一步到位”,但经常遇上换稿、挪动稿件位置、对文章作删改等情况,这就不得不在铁框铅字版里反复操作。一块五六十斤重的版子,师傅们要搬上搬下,反反复复拿到打样机上打样,然后在乌漆抹黑的油墨版子上修改,因为不停地用手去挪动铅版,他们的手变得黑乎乎的,连嘴上叼的香烟,后半截也捻得乌黑。每当版面编辑遇到棘手问题,还得向拼版师傅请教,若是改动频繁,“大师傅”会生气。他一生气,后果很严重,版面编辑忙不迭赔不是。

版子拼好了,先出审样,交给编辑、值班领导审阅,同时请校对员校对。等所有问题解决了,再出清样、交版样。现在电子排版,出了交版样基本就万事大吉,过去可不成,接下来得压纸型、浇铸铅板。

浇铸铅板既是技术活又是体力活,先融铅水,铅锅的温度高达三四百度,稍有不慎,身体会被烫伤。压纸型用的硬纸板是特制的进口材料,耐高温,不易变形。铅字在纸板上轧出凹凸不平的字型后,浇铸师傅将纸板装进半圆形铸板机,三四百度高温的铅水同时注入机器内,与纸型相咬合,经冷却便成为一块拱形铅板,之后再将铅板交与印刷师傅,装到轮转机上,这才开始印刷。

上世纪80年代初,北大教授王选成功研制出中文激光照排系统,彻底颠覆了传统印刷业,也为新华日报插上腾飞的翅膀。1986年新华日报领导与时俱进,大胆决策,克服重重困难,投资上马中文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从此,新华日报告别了“铅与火”的年代。我本人则调离印刷厂,走上了出版部新的岗位。

“记得排字车间有个青年女工小徐,拣字比赛她总拿第一名。她身材娇小,显得很瘦弱,可每次下班前,都争着和大家一起把一桶桶废铅字送往回收炉,那一桶桶的铅字多沉啊,面对如此重负,她总乐此不疲。”

从1976年到1986年,我的青年时代是在车间度过的,“十年芳华铅与火,笑迎春风绽新枝”,四十多年过去,昔日芳华,渐趋迟暮,回首往事,留给我们的既有艰辛,又有骄傲。那时候的我们,工作有热情,生活有朝气,除了干好本职工作,每个星期我们还举行一次学习和技术交流会,不定期进行技术比赛。记得排字车间有个青年女工小徐,拣字比赛她总拿第一名。她身材娇小,显得很瘦弱,可每次下班前,都争着和大家一起把一桶桶废铅字送往回收炉,那一桶桶的铅字多沉啊,面对如此重负,她总乐此不疲。

苦练技术之外,我们还学政治,学文化,通过夜大、电大,许多人都拿到了文凭,这为他们走向新的岗位打下了坚实基础。若干年后,我们中的一些年轻人,有的做了编辑,有的成为记者,有的走上领导岗位。可以说,青春总是激昂奋发的,我们没有虚度年华,我们无愧平生。

今年,《新华日报》即将迎来她的80华诞。

80年岁月如歌,《新华日报》见证了中国报业走过“铅与火”激情燃烧的岁月,迎来“光与电”信息时代新纪元,如今正迈向“数与网”全媒体融合的历史性跨越。

80年青春不老,《新华日报》出版印刷技术的变革历程,是一代代新华人传承红色基因、勇立时代潮头的真实写照。

老一辈新华人用无数心血和汗水,创造了《新华日报》曾经的辉煌,我确信,新一代新华人必将铸就她更为璀璨的明天!

相关文章

  • 3D设计、活版印刷、信念种子……特色录取通知书传递大学精神

    250

    眼下,各高校2018级录取通知书已经陆续发出,很多经历完高考的学子纷纷开启了“秀”通知书模式。这些高校为新生精心准备的第一份“见面礼”,不仅凸显了学校文化积淀、精神气质,也传递着对新生的期许。这是今年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打开通知书,一座手工拼插的微型3D版清华二校门便徐徐展开。二校门是见证了清华百年历史的标志性建筑,这份匠心独具的录取通知书由清华大学学生设计,经过激光雕刻、裁剪、拼插组装等步骤,纯手工制作完成。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 刘震:这个设计完全是由我们在校学生来做的,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形式,能够让在校学生将这样的一个心意传递到即将入校的同学中去。同时,二校门的浮现也意味着他们即将进入这个神圣的殿堂,从二校门走进清华园,开启他们人生新的篇章。录取通知书是学校送给新生们的第一份礼物,为了让这份礼物更有仪式感,陕西师范大学的老教授、教师和校友代表,花了一周时间用毛笔手写了约4500份录取通知书,参与书写的老教授中年龄最大的已有85岁高龄。而这一传统,学校已经坚持了12年。同样注重传统,北京工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启用了活版印刷这门古老工艺。这一张张包含了10多道手工参与复杂工序的录

    2018/7/27 11:54:12浏览量:38633

  • 木版水印:古老印刷术的艺术重生

    204

    传统工艺的美好之处在于“它是一个纯净的行业”,相较如今大规模机械生产,它的价值在于本身蕴涵的美和文明,其间更因为人的创造,多了几分灵动的诗意。而作为古代印刷术的巅峰——“木版水印”,其所代表的已经不仅仅是一门技艺,更饱含了中国辉煌的传统文化基因,笔墨刀工之间,绘的是人间烟火,留下的是一段传奇。作为古代印刷术的巅峰,木版水印曾经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华,却几经起落,几近失传。如今,掌握这门技法的老字号仅剩北京的“荣宝斋”、上海的“朵云轩”以及杭州“十竹斋”这三家了。因此,长期以来我有一个梦想:把明代至今木版水印技艺走过的历程,整理成文献呈现给世人,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门技艺的历史传承。木版水印的起落,或可看成是中国传统手工技艺的缩影。这些从祖辈那里一脉相承下来的老手艺,因为活在身口相传的文化链而倍显脆弱。而如今,我试图让“木版水印”在商业的路上注入新的活力,让技艺本身拥有不断发展的前景。登峰神妙之境关于“木版水印”,流传着一段趣闻轶事。当年国画大师潘天寿作了一幅《雁荡山花》图,浙江美术学院水印工厂运用“木版水印”工艺复制了一份,将原画和木版水印画并列挂在墙上,让画家本人指认。结果潘天寿错把水印画

    2018/4/1 12:50:33浏览量:29063

  • 纸品原材料涨价,上市印刷包装企业这样突围!

    226

    此前,央视财经频道《第一时间》栏目推出《新一轮纸品涨价潮来袭》的报道,认为纸品旺季的到来,加上外废政策的缩紧,纸价易涨难跌。随后,《交易时间》栏目也推出《纸品原材料涨价,印刷包装企业多措施应对》的专题报道,指出了印刷包装企业应对纸价上涨的各种办法。纸品原材料涨价,印刷包装企业多措施应对购置智能化设备,减少人工成本记者首先来到广东汕头东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宽敞的厂房里,庞大的机器正隆隆作响,不断进行着印刷作业,但工作人员却人数不多。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去年和今年一季度的生产都相对饱和。归功于新购置的一批更加智能化的设备,企业生产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广东汕头东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培玉:这个设备集成了我们单一的凹凸设备、模切设备以及品检设备,生产效率至少是原来设备的两到三倍,人员的使用数量可以减少一半。开拓新客户的同时,锁定产品材料价格随后,记者又来到汕头的另一家以礼盒包装为主要产品的包装企业-广东汕头诚兴工艺制品有限公司。杨嘉豪,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最近特别忙,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办公室接待一位老朋友-企业的上游供应商徐先生。纸品原料供应商徐先生:价格又要涨了,又要预先准备下。现在

    2018/5/18 20:05:04浏览量:32993

  • 包装印刷与环境保护

    201

    随着国际上环境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欧盟、日本等国家相继出台了对于进入本国和本地区的商品和包装物及印刷物的环保标准。我国重视环境保护还比较晚,推行节约资源、能源、实行循环经济的工作并立法,是从1996年6月中国环境保护白皮书开始,其中指出我国政府已在“九五”期间实施《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计划》,为创造绿色产品、绿色包装指明了方向,使企业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1997年以来,我国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固体废弃物防治法》、《清洁生产促进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五部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其中30多项法规明文规定了包装废弃物的管理条款。但是,由于我国包装工业的迅猛发展,国内的包装废弃物已成为城市垃圾的主要来源。超薄包装塑料袋和一次性餐盒等“永久性垃圾”形成的“白色污染”已形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纸制品包装物的大量使用也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消耗。城市垃圾的处置和管理压力的增加等等,都把包装印刷行业的环保问题提高到了非解决不可的程度上。发展绿色印刷在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共中央原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指出:“面向未来”,“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

    2018/4/1 12:51:29浏览量:35883

  • 印刷企业管理的精益化你做到了多少?

    247

    目前,印刷市场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劳动力成本的增加都给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如何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已成为我国企业生存和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01 印企实施精益管理的必要性推行精益管理模式,对于我国印刷企业的升级转型来说非常必要。它能最大程度上改革我国印刷企业的运营管理模式,为企业提升竞争力提供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已经跻身于世界印刷大国行列,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仍然不是世界印刷强国。从印刷效率上来看,美国是中国的16倍,日本是中国的18倍,德国是中国的17倍。在盈利能力方面,随着印刷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客户要求的提升,同行之间竞争的加剧,印刷企业的利润日趋微利化,生存压力剧增。据有关部门对800家亏损国有企业开展的调查结果显示,政策性亏损的占8.29%,宏观方面的原因占9.1%,而因内部经营管理不善造成的竟占80.51%,其他原因的占2.1%。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印刷企业仍在使用粗放型的发展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不仅成本高,浪费大,产品质量也得不到保障,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精益管理远远超越了传统的以利润或资产等价值量为唯一

    2018/7/12 20:37:09浏览量:47993

  • 印刷公司的污染治理感悟和方案

    136

    VOCs治理是一个艰辛的过程,相信国内大部分软包装企业在VOCs治理过程中走了不少弯路,也尝尽了酸甜苦辣,这个过程只有真正尝试并坚持下来的企业才有真实感悟。随着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凹印生产线逐渐增多,产生的VOCs也与日俱增,在采取VOCs治理措施之前,据统计一般公司凹印生产每年排放的VOCs达5000多吨,如果再加上复合生产排放的废气,每年的废气排放量在1万吨以上,如此大的废气排放量,如果不加以合理整治,将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VOC治理历程公司的VOCs治理之路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2009~2010年当时国内废气治理技术主要是活性炭吸附脱附技术和燃烧技术,考虑到燃烧技术会产生新的环境污染问题,即碳排放,以及循环利用的方式能对环境更加友好,最终我公司选择了活性炭吸附脱附技术,全面实施“废气、废液回收循环利用”节能减排清洁生产项目,自此踏上了绿色化生产之旅。VOCs经过处理后,最终能生成干净的气体排向大气,当活性炭饱和之后,可以用高温氮气进行脱附,脱附后的有机废气经过冷凝之后形成液态有机溶剂。据了解,目前活性炭吸附脱附技术是软包装凹印企业VOCs末端治理的主要应对方式。第二阶段

    2017/11/22 13:58:15浏览量:37270